關(guān)于中藥學(xué)各論——補益藥的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,博傲教育小編為大家整理總結(jié)如下,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:
中藥學(xué)各論——補益藥
1.補益藥
(1)含義:能補虛扶弱,糾正人體氣血陰陽虛衰的病理偏向,以治療虛證為主的藥物,稱為補虛藥。
(2)性能功效:本類藥物能夠扶助正氣,補益精微,根據(jù)“甘能補”的理論,故大多具有甘味。
(3)適用范圍:補虛藥具有補虛作用,可以主治人體正氣虛弱、精微物質(zhì)虧耗引起的精神萎靡、體倦乏力、面色淡白或萎黃、心悸氣短、脈象虛弱等。
(4)分類:根據(jù)機體氣虛、陽虛、血虛與陰虛的證候不同,補益藥分補氣藥、補陽藥、補血藥補陰藥。
(5)使用注意
①要防止不當(dāng)補而誤補。
②應(yīng)避免當(dāng)補而補之不當(dāng)。
③補虛藥用于扶正祛邪,不僅要分清主次,處理好祛邪與扶正的關(guān)系,而且應(yīng)避免使用可能妨礙祛邪的補虛藥,使祛邪而不傷正,補虛而不留邪。
④應(yīng)注意補而兼行,使補而不滯。
2.補益藥的配伍
(1)甘草配大棗
甘草和大棗均能補氣健脾,解毒、緩解藥性,常相配伍,用來補氣健脾,緩解藥性,如桂枝湯。
(2)黃芪配當(dāng)歸
黃芪為補氣健脾要藥,當(dāng)歸為補血要藥,兩藥合用取氣能生血之經(jīng)義,常治療血虛證。
3.補益藥的相似功效比較
(1)人參與西洋參
均有補益元氣之功,可用于氣虛欲脫之氣短神疲、脈細無力等證。但人參益氣救脫之力較強,單用即可收效;西洋參偏于苦寒,兼能補陰,較宜于熱病等所致氣陰兩脫者。二藥又皆能補脾肺之氣,可以主治脾肺氣虛之證,其中以人參作用較強,但西洋參多用于脾肺氣陰兩虛之證。此二藥還有益氣生津作用,均常用于津傷口渴和消渴證。此外,人參尚能補益心腎之氣,安神增智,還常用于失眠、健忘、心悸怔忡及腎不納氣之虛喘氣短。
(2)人參與黨參
均具有補脾氣、補肺氣、益氣生津、益氣生血及扶正祛邪之功,均可用于脾氣虛、肺氣虛、津傷口渴、消渴、血虛及氣虛邪實之證。但黨參性味甘平,作用緩和,藥力薄弱,古方治以上輕癥和慢性疾患者,可用黨參加大用量代替人參,而急癥、重癥仍以人參為宜。但黨參不具有人參益氣救脫之功,凡元氣虛脫之證,應(yīng)以人參急救,不能以黨參代替。此外,人參還長于益氣助陽,安神增智,而黨參類似作用不明顯,但兼有補血之功。
(3)西洋參與太子參
均為氣陰雙補之品,均具有益脾肺之氣,補脾肺之陰,生津止渴之功。但太子參性平力薄,其補氣、養(yǎng)陰、生津與清火之力均不及西洋參。凡氣陰不足之輕證、火不盛者及小兒,宜用太子參;氣陰兩傷而火較盛者,當(dāng)用西洋參。
(4)人參、黨參、黃芪
三藥皆具有補氣及補氣生津、補氣生血之功效,且常相須為用,能相互增強療效。但人參作用較強,被譽為補氣第一要藥,并具有益氣救脫、安神增智、補氣助陽之功。黨參補氣之力較為平和,專于補益脾肺之氣,兼能補血。黃芪補益元氣之力不及人參,但長于補氣升陽、益衛(wèi)固表、托瘡生肌、利水退腫,尤宜于脾虛氣陷及表虛自汗等證。
(5)白術(shù)與蒼術(shù)
古時不分,統(tǒng)稱為“術(shù)”,后世逐漸分別入藥。二藥均具有健脾與燥濕兩種主要功效。然白術(shù)以健脾益氣為主,多用于脾虛濕困而偏于虛證者;蒼術(shù)以苦溫燥濕為主,適用于濕濁內(nèi)阻而偏于實證者。此外,白術(shù)還有利尿、止汗、安胎之功,蒼術(shù)還有發(fā)汗解表、祛風(fēng)濕及明目作用。
(6)鮮地黃、生地黃、熟地黃
地黃始見于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,現(xiàn)臨床使用有鮮、生、熟三種。均有養(yǎng)陰生津之功,而治陰虛津虧諸證。鮮地黃甘苦大寒,滋陰之力雖弱,但長于清熱涼血,瀉火除煩,多用于血熱邪盛,陰虛津虧證;生(干)地黃甘寒質(zhì)潤,涼血之力稍遜,但長于養(yǎng)心腎之陰,故血熱陰傷及陰虛發(fā)熱者宜之;熟地黃性味甘溫,入肝腎而功專養(yǎng)血滋陰。填精益髓,凡真陰不足,精髓虧虛者,皆可用之。
(7)北沙參與南沙參
來源于兩種不同的植物,因二者功用相似,均以養(yǎng)陰清肺、益胃生津(或補肺胃之陰,清肺胃之熱)為主要功效。但北沙參清養(yǎng)肺胃作用稍強,肺胃陰虛有熱之證較為多用。而南沙參尚兼益氣及祛痰作用,較宜于氣陰兩傷及燥痰咳嗽者。
(8)天冬與麥冬
兩者既能滋肺陰、潤肺燥、清肺熱,又可養(yǎng)胃陰、清胃熱、生津止渴,對于熱病傷津之腸燥便秘,還能增液潤腸以通便。二藥性能功用相似,然天冬苦寒之性較甚,清火與潤燥之力強于麥冬,且入腎滋陰,適用于腎陰不足,虛火亢盛之證。麥冬微寒,清火與滋潤之力雖稍弱,但滋膩性亦較小,且能清心除煩,寧心安神,故可治心陰不足及心火旺盛之證。
(9)黃精與山藥
兩者均為氣陰雙補之品,性味甘平,主歸肺、脾、腎三臟。然黃精滋腎之力強于山藥,而山藥長于健脾,并兼有澀性,較宜于脾胃氣陰兩傷,食少便溏及帶下等證。
(10)龜甲與鱉甲
兩者均能滋養(yǎng)肝腎之陰、平肝潛陽,同治腎陰不足,虛火亢旺之骨蒸潮熱、盜汗、遺精,以及肝陰不足,肝陽上亢之頭痛、眩暈等證。但龜甲長于滋腎,鱉甲長于退虛熱。此外,龜甲兼有健骨、補血、養(yǎng)心等功效,常用于肝腎不足,筋骨痿弱,腰膝酸軟,婦女崩漏、月經(jīng)過多及心血不足,失眠、健忘等證。鱉甲兼能軟堅散結(jié),常用于癥瘕積聚。
(11)補骨脂與益智仁
味辛性溫?zé)幔瑲w脾腎經(jīng),均能補腎助陽,固精縮尿,溫脾止瀉,都可用治腎陽不足的遺精滑精,遺尿尿頻,以及脾腎陽虛的泄瀉不止等證。二者常相須為用。但補骨脂助陽力更強,作用偏于腎,長于補腎壯陽,多用于腎陽不足,命門火衰之腰膝冷痛、陽痿等證。也可用治腎不納氣的虛喘,能補腎陽而納氣平喘。益智仁助陽之力較弱,作用偏于脾,長于溫脾開胃攝唾,多用于中氣虛寒,食少多唾,小兒流涎不止,腹中冷痛者。
(12)蛤蚧、胡桃仁、冬蟲夏草
皆入肺腎,善補肺益腎而定喘咳,用于肺腎兩虛之喘咳。蛤蚧補益力強,偏補肺氣,尤善納氣定喘,為肺腎虛喘之要藥,兼益精血;胡桃仁補益力緩,偏助腎陽,溫肺寒,用于陽虛腰痛及虛寒喘咳,兼潤腸通便;冬蟲夏草平補肺腎陰陽,兼止血化痰,用于久咳虛喘,勞嗽痰血,為諸癆虛損調(diào)補之要藥。
以上分享的內(nèi)容,由博傲小編搜集整理,如果您覺得對您有所幫助,可以分享給朋友。想了解更多醫(yī)學(xué)考試報名審核信息、復(fù)習(xí)資料、備考干貨請關(guān)注博傲教育。
博傲護理 | 博傲藥師 | 博傲醫(yī)師 |